3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UIL)举行在线研讨会,武汉市教育局代表全市面向150余个城市介绍了我市社区教育在抗击疫情中的举措及成效。
武汉市社区教育学院依托武汉电大设立,既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数学化资源中心、终身学习网,也可以共享高校在线教学资源。自疫情爆发的那一刻起,我校主要依托“武汉市社区教育”微信公众号和武汉终身学习网平台,向社区居民传递防疫知识,开展防疫线上课程,平稳市民心态,积极应对疫情。
提出全民倡议,引导积极心态
疫情发生后不久,我校(武汉市社区教学学院)第一时间发布《终身学习不辍,居家乐学防疫——致武汉市社区教育师生的一封信》,倡议全市广大居民理性应对、科学预防,正确对待新冠肺炎疫情,保持良好心态,借助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通过倡议书,让社区教育战线的教师、学员凝心聚力,与广大社区居民一起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开展“乐学防疫”,助力共同抗疫
我校充分利用“武汉市社区教育”微信公众号,开展“乐学防疫”活动。在公众号内社区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城市三个版块的基础上,拓展了防控、心理、居家、健身、亲子、认识武汉等多个子栏目,链接教育部“社区教育大讲堂”,将最新的疫情防控信息、学习资讯、居家生活指南等零距离传递到市民手中。
其中,“疫情防控”栏目中涵盖新冠肺炎疫情的权威发布、医疗领域的专家解读、新闻媒体的时事直播等内容,帮助居民在最短时间里了解疫情防控的知识与手段。“心理疏导”栏目中面向不同层次人群,发布居家防疫期间的心理健康评估、专家教授的心理分析、社区教师的心理咨询等,帮助人们放下焦虑与恐惧,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学习状态。“空中课堂”栏目结合我市实际,集中推送了一批可视、可听、可动的“宅家”养生保健、亲子运动、“云”上音乐会、读物等互动学习资源,鼓励居民居家享学。“认识武汉”栏目板块,推送了多篇疫情之下武汉人积极应对的故事,增强了市民抗疫的决心。
首义路街分校声乐课向玲莉老师与学员积极互动
社区学员学习热情高涨
我校还动员各区社区教育学院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相关行动。江汉区积极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防疫知识;武昌区则将原有的精品班课堂搬到了线上,通过录制视频、钉钉、微信、QQ群直播等多种方式,开展舞蹈、书法、声乐、剪纸、瑜伽、古筝、琵琶等各类课程的在线教学,让线上学习遍地开。中南路街分校的徐筑君老师开设的太极线上课堂服务三个班级层次的学员,徐老师因材施教、态度严谨,通过不断改进的视频教学、清晰明确的作业辅导、温暖贴心的答疑解惑,受到学员广泛好评。积玉桥街分校瑜伽班程珊老师的直播课也收获了大批“粉丝”。为了不辜负105位学员的喜欢,程老师经常半夜12点还在与校长、分管教师交流网上课程视频的推进工作,她笑着调侃道:“这些天也算是加入到年轻人的‘熬夜大军’,这种劲头仿佛回到了自己的读书时光。”在社区学校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向老师”“周老师”,他们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
杨园街分校剪纸班杨丽萍作品
徐家棚街分校教师陈跃作品
南湖街分校素描班杨刚玲老师作品
积玉桥街分校学员潘纪雪作品
南湖街分校行书提高班魏晓荣作品
南湖街分校行书提高班邹文英作品
采纳海量资源,提升学习品质
为进一步提高学习品质,我校还主动联系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和国家开放大学,获取《理性防“疫” 从心开始》系列、《新型冠状病毒科学防疫》系列以及《“开学前第一课”教你科学预防新冠肺炎》等共计74个防疫相关微课,及时在武汉终身学习网建立“抗击肺炎”课程类别和“理性防‘疫’ 从心开始”专题,免费提供给广大市民。同时借助学习型城市建设成员单位资源,将文字、图片、视频紧密融合,向市民发布学习信息,如推送市图书馆的《图书馆百门名家公益免费课程》,包含了全球顶尖艺术家教授的100门课程,总时长超100小时。
武汉终身学习网防疫课程资源
“理性防‘疫’ 从心开始”专题
此外,作为武汉市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秘书处,我校联合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武汉光谷研发基地和湖北健康文化促进会,对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公益课程》系列60个微课和1门慕课,通过“线上+线下”模式,不遗余力向个人和中职学校进行公益推广使用。截止3月23日,已成功对接31所中职学校,并以“实体资源交付”模式进行捐赠使用。
《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公益课程》系列公益捐赠
各中职学校免费申请使用表
与各中职学校线上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