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现将《2016年武汉市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 2016年武汉市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要点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把全民终身学习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积极推进城市各类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创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社会环境,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促进城市的包容、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学习型组织 (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着力提高中心组学习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的实效性。坚持以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政治理论、政策法规、道德品行教育培训为重点,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培训。 (二)建设学习型机关。以机关大讲堂、专题辅导、主题教育、门户网站等为载体,采取专题研讨、座谈交流、主题宣讲、培训辅导等多种形式,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全面领会五中全会《决定》的各项重要内容和基本精神,准确把握五大发展理念。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武汉精神的宣传教育,多形式宣传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新进展、新成就,学习宣传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理念、任务和举措,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三)建设学习型学校。以教师发展为根本,合理规划教师的职业生涯与学习管理。充分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动机和活力,用注重学习、提升素养的积极氛围,激发教师的潜力和创造力,不断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和吸收新知识、新技能的综合能力。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 (四)建设学习型企业。因地制宜开展各类主题教育进车间、进班组活动,引导企业职工了解经济社会新常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在全市职工群众中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积极引导全市职工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去,广泛开展以技术创新为重点深化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 (五)建设学习型社区。拓展学习型社会文化功能,建设和完善社区阅览室、科普画廊等教育学习阵地,开展文化教育、技能培训、休闲娱乐等文化生活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类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依托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系列活动,加强居民间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居民把学习和生活相融合,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 (六)建设学习型家庭。组织开展谈家风、晒家风、演家风、诵家风等系列家风故事会、文艺创作和征文比赛,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提升自身素质、传承良好家风。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将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充分动员全市广大家庭踊跃参与,持续传递社会正能量,让发现美、展示美、追求美的理念在接地气、聚人气的寻找过程中深入人心,引导全市家庭和广大市民见贤思齐,树立孝老爱亲的良好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促进资源共享开放互动,搭建学习服务平台 (七)不断完善社会教育服务平台。进一步明确社区教育学院的功能定位,开展社区教育学院标准化建设工作。探索创建特色化、个性化的学习型社区发展模式,贴近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需求,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面向青少年开展校外素质教育,面向在职人员开设充电式提高类教育,面向下岗和失业人员开设职业技能与创业知识的再就业培训,面向老年群体开展健康保健知识专题讲座,面向农村地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 (八)树立学习典型扩大品牌效应。依托“文化五城”建设,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品位。打造一批为广大群众提供终身学习服务,具有鲜明特色、有较大影响的终身学习品牌。树立事迹感染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社会影响面广具有平民性、草根性的百姓学习典型,激发市民参与学习的热情、营造全民学习的氛围。办好第十二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九)继续推进实验项目和课题的研究。按照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联盟专项课题研究的要求,组织开展学习型城市国家级专项课题研究,力求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上寻求新的突破与创新,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政策咨询和理论引领。深入开展社区(街道)实验项目研究工作,有序做好专职人员培训、项目课题的中期管理、结题验收、成果推广等四个实施环节。 (十)加快数字化学习交互平台建设。统筹开发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按照《武汉市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方案》要求,为“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武汉中心”和“武汉终身学习网”的建设提供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积极开展数字化社区试点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自主学习和交互学习的平台。打造学习信息资源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全市各类学习讲座信息和经典阅读书目推荐信息,打造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品牌性读书学习类栏目,为市民学习提供信息服务。 (十一)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学习服务功能。统筹区域内各类学习资源,推进学习资源的社会化。进一步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教育功能,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各类公共设施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为市民终身学习提供便利。健全公共图书服务网络,推动图书馆延伸服务,重点加强对边远老区、农民工子女、残障儿童等弱势、特殊群体的服务。积极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媒体等各类传播媒体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服务。 三、统筹开发各类社会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活动载体 (十二)开展理论学习宣传活动。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采取集中学习、专题培训、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扎实开展各级各类学习培训。以专题研讨班、主题培训班、座谈交流会、门户网站专栏为主要载体,深入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民族复兴“中国梦”,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汉精神的宣传教育。 (十三)探索建设社区居民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掘民间社团的学习元素和文化内涵,引导社区内有共同爱好的学习群体自发组成学习共同体,开展各种书画文娱活动、体育技能活动、特色传统活动。依托区、街道社区工作委员会和社区各种社团组织与社团居民一起,通过共同学习,分享学习资源,提升共同体建设的内驱力,为社区居民的共同学习提供平台,为个性展示提供舞台。 (十四)提升市民科学文化素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开展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组织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十五)开展好全民阅读活动。深入持久开展好全民阅读活动,将“读书之城”学习品牌做大做强。推进“书香江城—全民读书月”、“名家论坛”、“武汉青年讲堂”等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开展捐书、惠民书展、爱心助读等读书学习活动,推动阅读服务便捷化。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优化数字学习环境,通过数字资源体验、新媒体与数字阅读推广等活动,推动阅读方式多元化。 附 2016年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一览表
|